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耶穌行神蹟奇事 1)耶穌給五千人吃飽

接著來看下段經文。
9. 耶穌行神蹟奇事
1)耶穌給五千人吃飽
(約6:8-13)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
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2)拉撒路復活榮耀神
(約11:43-44)說了這話,就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
在主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中,我們只選出這兩個,因為這兩個就足以說明我在這裡要講的問題了。這是兩個很驚人的神蹟奇事,是主耶穌在恩典時代行的兩個很具有代表性的神蹟奇事。
我們先來看第一段:耶穌給五千人吃飽。
「五餅二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五餅二魚夠幾個人吃呢?如果按一般人的飯量來衡量,可能僅僅夠兩個人吃的,這就是五餅二魚給人最起碼的概念,但是在這段經文裡記述的五餅二魚分給多少人吃了?經文中這樣記載「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相比五餅二魚,五千這個數量大不大?這個數量大說明什麼呢?在人來看五餅二魚分給五千人吃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就算每人只吃一小口,這五餅二魚也是不夠五千人吃的,但是在這裡主耶穌行了一件神蹟奇事,他不但讓五千人都吃飽了,而且還有剩餘,如經上說「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這件神蹟讓人看到了主耶穌的身分、地位,也讓人看到了在神沒有難成的事,看到了神是全能的這一事實。這裡是五餅二魚能將五千人餵飽,如果沒有食物神能不能將五千人餵飽啊?當然也能!因為這是神蹟奇事,所以必然有人不可思議、人覺得奇妙莫測的地方,但是對神來說,作這樣的事並不算什麼。既然對神來說是件普通的事,為什麼要拿到這解讀呢?因為在這個神蹟的背後有人類從未發現的主耶穌的心意在其中。
咱們先來了解一下這五千人是哪類人。這五千人是不是跟隨主耶穌的人?從經文中得知他們不是跟隨主耶穌的人。他們知道主耶穌是誰嗎?肯定不知道!最起碼他們不知道眼前站立的這個人是基督,或許部分人只知道他叫什麼名,知道或聽說他作了哪些事,對於傳說中的主耶穌他們僅僅是好奇而已,根本談不上跟隨,對主耶穌本人更談不上了解。當主耶穌看見這五千人的時候,他們餓著肚子,只想吃飽,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主耶穌滿足了他們的願望。在主耶穌滿足他們願望的同時,他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呢?他對待這些只想吃飽飯的人的態度是什麼呢?這裡主耶穌的心思與態度就涉及到神的性情與神的實質。面對這些空著肚腹只求能吃上一頓飽餐的五千人,面對這些對主耶穌充滿好奇又充滿期待的五千人,主耶穌只想借用這次神蹟奇事賜恩典給這五千人,但他並不奢望這五千人能夠跟隨他,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只是為了湊熱鬧,只是為了吃餅得飽,所以他就地取材用五餅二魚餵飽了這五千人,讓這些喜歡看熱鬧、喜歡看神蹟的五千人也開了眼界,親眼看到了道成肉身的神能作成的事。雖然主耶穌用事實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理,但在他心裡早已知道這五千人只是為了吃餅得飽,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對他們說什麼話、講什麼道,只是讓他們看見了神蹟奇事的發生,他對這些人根本不可能像對待真正跟隨他的門徒一樣,但是在神的心裡凡是受造之物都在他的主宰之下,凡是在他眼目之下的受造之物,如果有必要神都會讓他們享受到從神來的恩典。儘管這些人不知道他是誰,也不了解他,甚至吃了餅、吃了魚之後對他也沒有任何印象或者沒有任何感激,神不計較這些事,而是給了這些人一個很好的機會享受一下神的恩典。有些人說神作事有原則,對於不信的人神不看顧也不保守,更不讓他享受到神的恩典。事實上是不是這樣的?在神的眼目中,凡是活著的、凡是他造的受造之物他都會去管理、去照顧,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以不同的方式安排、主宰,這就是神對待萬物的心思與態度。
雖然吃到餅與魚的五千人並不打算跟隨主耶穌,但是主耶穌並不與這些人求真,當這些人吃飽之後,你們知不知道主耶穌作了什麼?主耶穌跟他們講任何道了嗎?在這事之後主耶穌去哪兒了?經文沒有記載主耶穌對他們說什麼話,主耶穌行完神蹟之後就悄悄地離開了。那麼他對這些人有沒有什麼要求啊?有沒有恨惡啊?這些都沒有,他只是不想更多地理睬這些根本就不可能跟隨他的人,此時他的心是痛的。因為他看到了人類的墮落,也感受到了人類對他的棄絕,也因為在他看到這些人或與這些人在一起的時候,人類的愚鈍與無知讓他的心裡很難過,也很痛苦,所以他只想儘快地離開這些人。雖然在主的心裡對這些人沒有任何的要求,他也不想理睬這些人,他更不想把精力花在這些人身上,他知道他們不可能跟隨他,但是主耶穌對待他們的態度還是很明確的,他只想善待他們,賜給他們恩典,這就是神對待每一個在神主宰之下的受造之物的態度:善待每一個受造之物,供應、滋養每一個受造之物。正因為主耶穌是神道成的肉身,所以他很自然地流露出神自己的實質,他善待了這些人,他以仁慈的心、以寬大的心對待這些人、善待了這些人。不管這些人怎樣看待主耶穌,不管有什麼樣的結果,他只以造物主的身分對待每一個受造之物,在他身上所流露的無一不是神的性情與神的所有所是。主耶穌悄悄地作了一件事,然後又悄悄地離開,這是神的哪方面性情呢?能不能說是神的慈愛呢?能不能說神是無私的呢?作為一個普通的人,能達到這一點嗎?肯定做不到!在實質上來說,主耶穌用五餅二魚餵飽的這五千人是什麼人呢?能不能說是與主相合的人呢?能不能說都是與神敵對的呢?肯定地說,他們絕對不是與主相合的人,而他們的實質絕對是與神敵對的,但是神怎麼對待這些人呢?他用了一種方式來化解人對神的敵對,這個方式就是「善待」。就是說,雖然主耶穌把他們看成是罪人,但他們依然是神眼中的受造之物,所以他依然善待了這些罪人,這就是神的寬容,這個寬容是神自己的身分與實質決定的。所以,這是任何受造人類都做不到的,只有神能作到。
當你真正能體會到神對人類的心思與態度的時候、真正能理解神對每個受造之物的「情感」與顧念的時候,你就能理解造物的主在每一個他所造的受造人類身上所傾注的心血與所付出的愛,這個時候你就會用兩個詞來形容神的愛,哪兩個詞呢?有的人說無私,有的人說博愛。這兩個詞中「博愛」是最不適合用來形容神愛的詞,這個詞是人用來形容一個人寬廣的胸襟與情懷。我很厭憎這個詞,因為它有不分原則與不分對象地胡亂施捨的意思,是愚昧人、渾人的情感氾濫的表現,如果用這樣的詞來形容神的愛,不免有褻瀆神之意。我有兩個更貼切的詞來形容神的愛,哪兩個詞呢?第一個詞是碩大無比。這個詞是不是很有意境?第二個詞是浩瀚。我用這兩個詞來形容神的愛有實際的意義在其中。「碩大無比」這個詞在字面上來看是形容一個實物的體積或容量,但不管這個實物有多大,它是可以讓人觸摸得到、讓人能看得到的,因為它是存在的,它不是抽象的東西,它能給人相對準確、實際的概念。無論從平面的角度、還是從立體的角度上來看,它都不需要假想它的存在,因為它是真正存在的東西。用「碩大無比」來形容神的愛雖然讓人感覺這個詞將神的愛量化,但它同時也讓人感覺神的愛是難以量化的。說神的愛可以量化是因為神的愛不是虛無,不是傳說中產生的,而是在神主宰之下的萬物所共享的,也是每個受造之物都不同程度、在不同的角度上都享受到的,它雖然讓人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讓萬物滋養、生息,萬物的生息在彰顯著神愛的點點滴滴,也在數算著見證著每時每刻享受到的神的愛;說到難以量化是因為神供應滋養著萬物的奧祕是人類難以測度的,也是因為神對待萬物、尤其是神對待人類的心思是人難以測度的,也就是說,造物的主究竟在人類身上傾注了多少的心血,無人能知道,造物的主究竟對他親手造的人類的愛有多深,這份情究竟有多重,無人能理解,也無人能明白。用「碩大無比」來形容神的愛目的是為了人能體會理解神愛的寬廣與實際存在,也是為了人能更深刻地領會「造物的主」這幾個字的實際含義,也能更深刻地明白「受造之物」這個稱呼的真正意義。「浩瀚」這個詞通常來形容什麼呢?它通常用來形容大海、宇宙,例如浩瀚的宇宙,浩瀚的大海。對人來說,宇宙的寬闊與深謐是無人能及的,人對它充滿了想像與敬仰,人對它的奧祕與深邃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想到大海,你會想到大海的寬廣,它讓你看不到它的邊際,也讓你感到它的神祕與它的包容。所以我用「浩瀚」來形容神的愛,目的是讓人感受到神愛的可貴、神愛的深邃之美,感受到神愛的能量是無限的、是寬廣的,也感受到神愛的神聖與在神的愛中所流露出來的神的尊嚴與不可觸犯。那現在你們感覺我用「浩瀚」這個詞來形容神的愛貼不貼切呢?神的愛能不能擔得起「碩大無比」與「浩瀚」這兩個詞呢?太能了!在人類的語言中也只有這兩個詞比較貼切,比較接近對神愛的形容,你們覺得貼不貼切?如果讓你們形容神的愛,你們會不會用這兩個詞呢?想必你們也不會,因為你們對神愛的理解與體會只局限在平面的範圍裡,還沒上升到立體空間的高度上,所以讓你們來描述神的愛,你們就都感覺詞窮,甚至無言以對,我今天說的這兩個詞或許你們難以理解,或許你們根本就不認同,這只能說明你們對神的愛體會、理解得太淺、範圍太小了。我以前說過神是無私的,你們就記住無私了,難道神的愛只能用「無私」來形容嗎?這個範圍是不是太狹小了?在這事上你們應該多多揣摩才能有所收穫。
以上我們從第一個神蹟奇事裡所看到的神的性情與神的實質,雖然是一個人讀了幾千年的故事,故事中給出了一些簡單的情節,讓人看到了一些簡單的現象,但是在這些簡單的情節中讓我們看到了更有價值的東西,它就是神的性情與神的所有所是,這些所有所是代表著神自己,發表著神自己的心思。當神發表他自己心思的時候,他也在表達著自己的心聲,他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希望有人能了解他、明白他的心意,也希望人能聽聽他的心聲,能夠去積極主動地配合滿足他的心意,而主耶穌所作的這些事正是神無聲的表達。
摘自《話在肉身顯現(續編)》
About Cha Ng

Pellentesque penatibus, sed rutrum viverra quisque pede, mauris commodo sodales enim porttitor. Magna convallis mi mollis, neque nostra mi vel volutpat lacinia, vitae blandit est, bibendum vel ut. Congue ultricies, libero velit amet magna erat. Orci in, eleifend venenatis lacus.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

張貼留言

Popular Posts